地面趴伏状态下无法直接执行跳跃动作,这是游戏机制设定的物理限制。趴伏(默认按键Z)会将角色完全贴合地面,角色移动速度极慢且动作受限,系统未设计趴伏跳跃的功能。但通过快速切换姿势(如趴伏→蹲起→跳跃的组合操作)或利用地形坡度,可能实现类似低高度位移的效果,需配合精准的时机把控和键位操作。
游戏默认将跳跃(空格键)与翻越(V键)分开设置,但趴伏时跳跃仍受碰撞体积限制。当角色处于完全趴伏状态时,跳跃指令会被系统判定为无效,因角色模型与地面的接触面已最大化。若需快速脱离趴伏状态,建议通过趴伏→蹲起(C键)→站立→跳跃的连贯操作实现位移,但整个过程会暴露身体且耗时约1.5秒,实战中需权衡风险。部分玩家尝试修改键位绑定(如将蹲趴设为切换模式而非长按),但无法突破动作机制的硬性限制。
地形利用是突破趴伏限制的关键因素。在斜坡或凹凸地面,角色趴伏时可能因模型碰撞产生轻微弹起,但这不是系统承认的跳跃动作。滑行(冲刺中按Ctrl)与趴伏结合时,可通过惯性实现短距离贴地移动,但严格来说仍属于滑行动作范畴。开发团队曾在更新日志中明确表示,趴伏状态的设计初衷是隐蔽而非机动,因此未开放跳跃功能以避免破坏战术平衡。
高级操作层面,曾有玩家提出滑步跳技巧,即趴伏瞬间接冲刺和跳跃指令,但实测表明该操作仅能触发短暂的姿势中断而非有效跳跃。游戏物理引擎对趴伏状态施加了垂直方向的运动锁,任何跳跃尝试都会优先触发起身判定。若需快速越过低矮障碍,直接采用大跳(空格+C键)比依赖趴伏更高效,这也是职业联赛中的常见操作。
建议玩家优先掌握常规跳跃和翻越技巧,而非执着于突破系统限制。游戏版本更新可能调整动作机制,但截至目前(2025年5月),趴伏状态仍保持其战术隐蔽的核心定位,相关操作设计均围绕此原则展开。